中原资讯网

昌邑:绿水青山间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潍河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禽鸟嬉戏;青阜万亩农田,微风拂过,葱茏的麦浪荡起涟漪;东利渔村三河入海口,晚霞缱绻,海鸥翔集......一幅天蓝、山秀、水净的秀丽画卷正在生动铺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年来,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需求,每年坚持将环保工作纳入监督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方式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昌邑贡献人大力量。

 监督持续发力,刷新生态建设“高颜值”

 生态环保监督,重在久久为功。昌邑工业企业比重大,特别是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机械制造、铸造、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规上工业企业,群众关注、社会聚焦。这些企业对昌邑来说,一头是全市经济命脉,另一头却是青山绿水百姓民生,环保压力大,长期以来成为人大环保监督的重中之重。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连续开展工业企业污染、固废危废处理、扬尘污染、水环境整治专题视察,开展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生态环保工作专题询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督促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上下联动,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形成强大监督合力。

 华丽蝶变,离不开人大持续监督发力。2023年,昌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9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国控河流潍河水质指数4.45,同比改善5.07%,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这些“硬核”数据成为昌邑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的最好注脚,蓝天、碧水、净土成为昌邑的主背景。

 聚焦群众关注,人大监督标注民生“幸福刻度”

 潺潺流水,生生不息。水是人类的命脉,提升水环境质量是民之所想、所盼、所急。昌邑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持续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重点涉水企业、规模养殖场、入河排污口调研,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助力精准施策、科学治水。建议环保部门加强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入海河流百日攻坚行动和河流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对457个入海排污口、20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整改排污口100余处,有效降低了污染物入河风险,推动水质持续改善。在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水利部门组织开展“清河行动”,无人机巡查与人员实地排查双向发力,深入推进河道“四乱”问题清理整治规范化,解决河流“四乱”问题498件,提升了城乡水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几年潍河湿地公园水清岸绿,清晨到公园晨跑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时候还能看到白鹭、灰鹤、东方大苇莺这些珍稀鸟类,傍晚还会和家人在河边散散步,别提有多舒适了”潍水社区居民王女士高兴的说。

 筑绿巢启新图,代表接续发力走好“生态路”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做好“生态+”文章,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荒地变“金山”为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东利渔村地处昌邑市最西北角,是重度盐碱区,农作物产量低,集体产业一度单纯依赖于制盐业。潍坊人大代表朱言波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招引外乡人才返乡创业,充分利用东利渔村土壤偏碱性的特点,引进抗旱、耐寒、耐盐碱能力强的蜜薯、小米、高粱、文冠果等经济作物,打出了利渔小米、利渔蜜薯等农品品牌;利用太阳辐射强的特点,引进了10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初步构建起了以盐业为主、光伏、现代农业等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布局。良好的生态改善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大面积的农耕种植,东利渔村常年有大雁、天鹅、野鸭等100余种鸟类栖息,不光环境好了起来,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人均分红20000余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东利渔村一步步变成现实。

 有了以身躬行的带头人,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已然被激活,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将紧扣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通讯员 郝洪波 刘晓琪)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