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历史足迹,厚植家国情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红小匠”暑期社会实践团近日走进林州“人工天河”考察调研,奔赴安阳“殷墟遗址”参观学习,让红色精神和中华文明流淌在了血液之中。
前往红旗渠考察调研
走进红旗渠,感悟红色精神
红旗渠被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6月30日下午,实践团一行人驱车前往林州市任村镇调研当地风土民情,采用访谈形式考察红旗渠精神诞生历程和时代价值。师生边走边看、边问边记,通过倾听村民心声了解林州百姓为修建红旗渠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在红旗渠精神指引下致力于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红小匠”们穿梭于任村大街小巷,认真探访修渠背后感人故事,深刻领悟林州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在“七一”建党节当天,团队成员穿过红飘带廊桥,攀登红石板阶梯,来到挂在太行绝壁上的人工天河旁,直观感受老一辈建设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师生高举红色旗帜,绕着奔流渠水,一步一个脚印,一处一次驻足,切身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行进途中,带队老师借着修渠雕塑为团队学生现场讲解当年的修渠者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典案例,勉励大家注重思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登上青年洞,师生面对鲜红党旗,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以铿锵嘹亮的声音表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念。
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实践团从红旗渠返回驻地后,径直来到太行山下的石板岩镇养老院进行慰问。随行的“渠水长流 精神永存”红小匠志愿宣讲队代表实践团向老人们送去了折叠马扎和消暑衣物。为了以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实践团师生围坐一起,仔细聆听老人口述“红旗渠”修建历史,认真搜集“红旗渠”精神素材。养老院66岁的老人许伏堂生动讲述了老辈人扛着行李、背着干粮、拿着工具没日没夜修渠的难忘岁月,现场给大家上了一堂红旗渠精神“思政课”。
实地研学修渠先进事迹
聆听老人讲述红旗渠故事
参观博物馆,领略中华文明
学习理解中华文明,才能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殷墟文化是探源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可以更好地教育引导“红小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日下午,“红小匠”实践团沿着总书记安阳考察时的足迹,来到殷墟遗址博物馆参观学习,身临其境感受3000年前的华夏文明。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团师生分别参观了地下殷墟博物馆、妇好墓、殷墟车马坑、甲骨窖穴、甲骨文写意长廊等展区。在讲解员细致全面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对殷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在“一片甲骨惊天下”的讲解词中领略到了中国已知最古老文字的神秘风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实践团师生行走在殷墟遗址博物馆各个区域,深切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当实践团了解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纷纷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牢记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的嘱托,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自信谱写新时代华章。
参观殷墟遗址博物馆
学习殷墟文化
一泓渠水孕育伟大精神,一片甲骨镌刻文明密码。从红旗渠畔到殷墟遗址,从精神洗礼到文明熏陶,“红小匠”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路走、一路学,感悟红色精神、感受中华文明,劲头足足、收获满满。实践团还走进林州任村镇中心小学交流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红旗渠儿女送上科技祝福。行走林州感悟红色精神,奔赴安阳领略中华文明,实践团充分运用当地资源接受教育,点亮了“红小匠”心中的信仰之灯。(供稿: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刘春鹏)
标签: